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

更新于:2021年03月15日 高中学习方法 > 学习计划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来,手里却不见了老王头的布袋子。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大斌子偷了半袋子碾好的新麦,刚出了场院,让队长撞见了。大斌子说是想用麦子换甜瓜吃。队长气得一跳脚,骂他家贼难防。叫来他爸。大斌子挨了一顿狠揍。

  天黑时,大斌子来找我,瘸着腿骂他爸:“下手真狠啊,好像我不是他亲儿子。昨晚倒霉,今晚你给我放哨,偷回来。”那晚,他顺利地偷出半袋子新麦。朦胧的夜色下,他的两条长腿舞得飞快,在小巷子穿来穿去。我追得气喘,也不敢喊。谁知他竟然把袋子放到了老王头家的柴房子前。

  我问他:“昨晚的也是给老王头?”他说:“你认为呢?”我说:“那前几天的布袋子还老王头了?你不是恨他吗?”他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了。”

  谁知,我跟大斌子刚把半袋子麦子放到老王头的柴房子前,老王头“呼哧”从柴房子出来了。他扯住大斌子叫把麦子拿走,他说我偷你们不能偷,小小年纪可不能沾染了这坏习气,你们得走正道。

  大斌子“噗”地吐了口唾沫,甩开他要走,老王头死拽住就是不让走。大斌子没法子,只好背起袋子,也不理我,气呼呼地走了。

  我悄悄地叫他把麦子藏起来,明天换甜瓜吃。大斌子哼了一声:“吃吃吃,就知道吃。”大斌子把麦子倒到了场院,说:“这个老王头,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一会儿,他又说:“老王头说的也没错,嗨,这个老王头!”

  后来,大斌子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我跟老王头也成了铁哥们。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开头说“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面对父亲的要求,我似乎有些叛逆,年轻时期的“我”,不懂得父亲的艰辛和无奈。

  B.文中第四段有关农村夏夜的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突出两位年轻人内心的躁动不安,也为下文写大斌子捉住偷麦的老王头这一故事情节做铺垫。

  C.“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小说中委婉地批评了老王头性格暴躁的特点,也为后面大斌子报复、嘲讽老王头做了很好的注脚。

  D.“老王头说的也没错,嗨,这个老王头!”这句话表现出大斌子被老王头拒绝后的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对老王头恨之入骨,“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另一方面似乎也理解了老师的内心世界。

  5.请概括大斌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塑造大斌子所采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5分)

  答:

  6.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大斌子还是老王头?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

  [美]丹•卢泽德

  现在是星期日的子夜时分,发这份急电的时候,街道一片沉寂。但是在城市中心,人们的心碎了。

  家园沉入水里。汽车也被淹没,房子里黑漆漆的空无一人,而家具漂在水上。

  缓缓上涨的水在防护墙上发出阴险的响声。但是人已撤离的地区静悄悄的。一切都很平静。

  这是耳闻目睹到的场景。但是,当城市里运沙袋的英雄们躺下来休息时,1982年的这场洪水造成的难民们还处在混乱中。

  他们今夜睡在坑坑洼洼的陌生的小屋里,房间里的地板上铺着亚麻油毡。在教堂中心,当焦虑不安终于为疲倦所压倒,人们开始沉入睡眠,怀着感谢和平静。还有上百张或者更多的床铺放在搭得形形色色的房子里,以防备还有大雨的预言实现。

  此时此刻,据说有3 000人已被迫从他们的家里撤出来。大多数人是附近的老住户,位于这座城市的三条河的两岸。

  主要是在城市的这个地区,吸纳洪水而救出难民。疲倦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消防队员和志愿者们赶来照顾难民,帮助麻烦的、不情愿离开的人到小救生筏子上,一次又一次把这些人运到高地上,其他的交通工具在那儿等着。

  现在是午夜,城市中心人已撤离的部分沉入一片黑暗。断电、停气,正常的一切都不再存在。

  那些及时站出来的人——用沙袋和临时垒起来的土堤同洪水搏斗——仅仅是在等着河水涨到顶点。他们的家得以幸免。现在,他们的自信又恢复了。他们今晚睡在自己的床上。但是他们也担心,城市还能承受多少水?雨在夜空中潜伏着。

  在河西边,令人心碎的程度最深,损失最为严重。在莫米和圣乔,水逼近防洪堤顶部。居民们爬到防水墙上察看水的最高线,他们在寻找希望的迹象。看到防洪堤还牢固的地方,他们就觉得有了希望;哪里防洪堤出现了缺口,哪里的希望就像耗子一样淹没在水里。

  难民们今天晚上讲了上千件事,都是他们看到和听到的。

  有个人想起万布林大街上的一幢房子,那儿阳光春天般地暖暖地照在明亮的黄砖围墙上。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在他们的小黄房子的前院里等待着。那位绅士坐在走道上的一把黄色椅子上,膝盖上横着一根拐杖。他的妻子黄色的头发已经斑白,站在那儿望着奇怪的人来来往往。他们是一幅岩画,一张发黄的照片,不合时宜。

  隔着一个街区的距离,水正沿着大街向他们逼近。这个女人只会说结结巴巴的英语,她的丈夫只是点头。糟透了的洪水,唉,糟透了的洪水。水有多高了?耸耸肩,他们将不得不离开吗?一个虚弱的、不安的微笑。谁知道呢?她说。谁知道呢?

  邻近防洪堤的莫米地区,河水在那儿最宽也最深,低吟的河水在黑暗中翻滚。几乎没有人站在街灯下的防洪堤上。现在没有这个必要。他们感到安全。

  在像口袋一样的湖边地区,两条河的拐弯处,水没有漫出河道。这里有一种乐观的信念。星期六夜里难以入睡的焦虑结束了。那里没有搭起的小屋子,也没有因洪水损害生活而感到的痛苦。他们暂时逃脱了洪水,但是洪水就在眼前。

  现在,午夜过后,城市沉入梦乡,3 000名难民安顿下来,得到了食物供给。仍有两个世界存在着。湿和干,高地和低地。两个世界被汹涌的河水和桥分开。两种运气。好运气和坏运气。

  明天有希望达到河水顶点。达到顶点,水就会退下去,无家可归的人会忘掉痛苦的记忆。然后将重新挖掘出这些记忆加以回想。

  但这都是明天的事了。今夜仍有不安的睡眠,陌生的床铺,这场战斗的奇怪的空虚感——一部分失掉了,一部分赢得了。今夜,在城市中间,仍然有破碎的心灵。但是最坏的事已经过去了。街道安静下来,一切都那么平静。

  (选自《韦恩堡新闻哨兵报》,1982年3月15日,李予阳译)

  新闻背景:

  在截稿时间的巨大压力下对重要事件的余波和未来发展做出展望,这是对新闻记者的一大挑战。如果这种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么做难度就更大了。美国印第安纳州《韦恩堡新闻哨兵报》的专栏作家丹•卢泽德却做到了这一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新闻稿既有对难民群体的描写,又有对万布林大街难民个体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灾难面前难民的焦虑紧张心态。

  B.文中对万布林大街上一对老年夫妇的两段描写既营造了洪水逼近时紧张的气氛,又表现了灾民在洪水面前的沉着和镇定。

  C.文中“现在是星期日的子夜时分”“现在是午夜”“现在,午夜过后”等时间词语既写出了作者不同时段对灾情的观察,又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阅读地址:http://xiezuoyi.com/62460/

最新图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