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卷

更新于:2021年11月13日 初中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物理 >

  11. B 解析:如题所示,给海水加热,使海水中的部分水汽化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淡水,剩下浓盐水。

  12. C 解析: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为小水珠;冰山上的雪可以直接升华变为水蒸气;积雪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13. -22 38 解析:由题知两支温度计上10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 ℃,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在甲温度计上,“20”在“30”的上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 ℃,为-22 ℃;在乙温度计上,“30”在“40”的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 ℃,为38 ℃。

  14. 液化 外侧 内侧 解析: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夏天,开空调的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侧;冬天,开空调的车内温度高于外部温度,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侧。

  15. 甲 232 解析:甲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先上升,后不变,再升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熔点为232 ℃;乙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16. 减少水分的蒸发 解析:将蔬菜放入保鲜袋里保存是为了减慢蔬菜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防止蔬菜中的水分因蒸发而散失,达到保鲜的目的。

  17. 酒精涂在身上会蒸发,蒸发吸热,使人体温下降

  18. (1)温度计 (2)液态 (3)99 解析:在探究水的沸腾、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需要根据加热时间记录相应的温度,所以还需要用温度计;从实验数据记录可以看出,海波在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有一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的过程,此温度为海波的熔点,即48 ℃,当加热到第9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所以在53 ℃时,海波是液态;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 ℃。

  19. (1)升高 变小 (2)不变 变大 (3)蒸发 液化 解析:水沸腾前,底部温度高于液面温度,气泡上升时,由于热胀冷缩,气泡会变小。水沸腾后,在容器的底部会发生剧烈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周围的水不断向气泡汽化,使气泡的体积逐渐变大,同时气泡所受水的压强在变小,也会使气泡的体积变大,到达液面后破裂,冒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液面遇冷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气”。

  20. (1)升华

  (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3)干冰吸热升华 水蒸气遇冷液化

  解析:(1)固态的碘变成气态的碘,属于碘的升华过程。

  (2)因为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可能熔化,碘是晶体,必须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碘才能熔化。故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

  (3)干冰在常温时很容易升华,干冰放入水中,升华为气体,形成大量的气泡。干冰升华时要从周围的水中吸收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时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21. 液化 不会 解析: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液滴,形成“白气”。沸腾需要的条件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同时还要继续吸热。本题中将炖盅浸在大煲的水中,而且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大煲内水由于火的持续加热,温度达到沸点而沸腾,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传递,炖盅中的温度也会达到沸点,这样炖盅内外温度相等,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也就不会继续给炖盅中的水加热,里面的水只能是达到沸点温度而不能沸腾起来。

  22. (1)两个相同的碗、保鲜膜、水、勺子 (2)在两个相同的碗中用勺子加入等量的水,把其中一个碗用保鲜膜封住口,并将两碗水放在通风过道处,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碗中水量的变化。观察到没有封口的碗里的水变干,而封口的碗里仍有水。 (3)在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水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大,水蒸发越快。(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由于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所以选择任意一个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均可,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即可。

  23. (1)汽化 液化 凝华 熔化 吸 (2)水的状态转化需要一定条件,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雨。

  解析:(1)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液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云是由水蒸气液化或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热;(2)这是因为水的状态转化需要一定条件,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雨。

  24. 问题1:小水珠 汽化 液化 问题2:温度达到沸点 能够继续吸热 保持在沸点不变 问题3:由于用大火加热且水不满,所以壶的上半部分温度较高,超过了水的沸点。将水灌入水瓶,当水流经壶的温度较高的上半部分时,水会再次吸热重新沸腾。

  解析:问题1:壶中的水沸腾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从壶口喷出后,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这是一个先汽化,后液化的过程。问题2:液体要在温度达到其沸点并且能够继续吸热,才会沸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问题3:可根据前述中液体沸腾的条件进行解答。

  25. (1) 左 (2)99 小于 (3)熄灭酒精灯 (4)液化

  解析:(1)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故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越来越小,所以气泡的体积越来越大,故乙中左是水沸腾时的现象。(2)由丙可知90 ℃到100 ℃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1 ℃,所以像上温度不变时对应的温度是99 ℃,即水的沸点是99 ℃,已知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且液体表面的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故此时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的特点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当停止吸热后,水会停止沸腾,所以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熄灭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如果水不能继续沸腾,就说明沸腾过程中是需要吸热的。(4)“白气”是大量小水珠聚合在一起形成的,水在沸腾时,迅速汽化,产生的高温水蒸气在杯口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

  26. [实验步骤](1)分别放在靠近电风扇和远离电风扇的位置

  [增加物质]水(或酒精)

  [补充步骤]将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同时蘸取等量的水(或酒精)

  [分析论证]靠近电风扇的温度计的示数降低较快(或远离电风扇的温度计的示数降低较慢)

  解析:要验证电风扇能否降低室内温度,只要选取两支温度计,分别放置在离电风扇远近不同的位置,看温度计的示数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明电风扇不能降低室内温度。若要验证电风扇能否加快汗液蒸发吸热的速度,需要类似于汗水的物质可以蒸发,如水、酒精等,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蘸取等量的水(或酒精),然后放到电风扇下吹,远离电风扇则风速小,靠近电风扇则风速大,然后读取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作出比较。由于蒸发的快慢与多个因素有关,在设计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卷》阅读地址:http://xiezuoyi.com/67130/

最新图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