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语文高一级期中考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选择题(15分,每题3分)
1.下列各选项中,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陨(yǔn)首 笨拙(zhuō) 拓本(tuò) 伺候(cì) 奄奄一息(yǎn)
B. 暖和(huo) 坍圮(pǐ) 熨帖(tiē) 猝然(cù) 呱呱而泣(gū)
C.倔强(jué) 隽永(juàn) 嘈杂(cāo) 炮烙(lào) 窸窸窣窣(sū)
D.菲薄(fěi) 绯闻(fēi) 恫吓(xià) 桀骜(jié) 前合后偃(yǎn)
2.下列各选项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 遴选 废弛 雍容大度 有口皆碑
B.坐落 戕灭 历尽苍桑 迫不急待
C.滥觞 砰击 满腹经伦 殒身不恤
D.修葺 暴燥 水泻不通 气宇轩昂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准确的一项是
A.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品行,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
B.“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洁的说。我们从短工的答语中可以窥见他对祥林嫂的不屑与厌弃。
C.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不齿,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D.母亲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映。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大书特书,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B. 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
C. 电视画面显示,3日当天,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奥巴马的支持者们安静而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了新的选举记录,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D.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一个人还在七手八脚地忙活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句是
A.你想知道《正气歌》的创作过程吗?应该说,文天祥早就在酝酿、写作、构思了。
B.人类社会的发展证明,一个GJ,—个民族,其凝聚力的强弱,决定性因素在于这个GJ和民族的道德建设状况。
C.那年,我响应党的号召,瞒着你奶奶和你姑姑毅然到大西北当了新型农民。从此,我的人生就被改变了。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
王泽民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http://www.xiezuoyi.com/
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来参证,如“过犹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就是指从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这种“叩其两端”的处理方式,也着实不容易。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缘由大约有三。其一,儒家以祖述尧舜,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由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乃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的社会背景。其三,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6.关于“中庸之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可以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B.中庸是孔子推许的至高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C.在朱熹看来,中庸就是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
D.郑玄认为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这种解释比朱熹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7.文中说,“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下列不能成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A.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B.中庸从一种道德修养境界转换为一种方法论,很难适用于每一件事情。
C.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并寻求最优解并不容易做到。
D.中道思想作为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已经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已经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
B.能否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中庸之道,既体现人们的智慧,又反映人们的文化责任感。
C.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根本原因是当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
D.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长此以往便促成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慢节奏。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第二学期语文高一级期中考试题》阅读地址:http://xiezuoyi.com/69135/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发表评论